白岩松:沉默的“9·11”,是他一生的痛2023已更新(今年/发布)
2001年9月12日上午,大约10点左右,一位中年女性愤怒地推开央视电台办公室的大门,用颤抖的手指向白岩松,开门见山地质问到:“不是说只要有大事就能看到你吗?昨天你去哪里了呢?”
一、事发突然
这突如其来的瞬间,让白岩松目瞪口呆,其他同事也十分惊讶。过了很久,也一直没有人说话,沉默的气氛弥漫到大厅的每一个角落,使得这一瞬间显得格外漫长。
这位大姐也没有继续停留,过了一会,她的目光再次盯向白岩松,气愤地转身离去。
没有人认识这位大姐,但是她的话却让所有人终身难忘。因为大家都知道,就在前一天,2001年9月11日,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全世界的大小媒体都在争相报道,而他们所供职的中央电视台几乎失语,让CCTV在世界新闻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这位大姐的指责有道理,在场的人都无从还嘴。她指责的或许不是白岩松,而是他所供职的中央电视台。
已更新(访谈/介绍)
二、请示上级
就在前一天,“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分钟,白岩松便在家中接到同学从福建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告诉白岩松,他从台湾媒体中得知,美国发生了大事,要火速关注新闻媒体。话音刚落,顿了一会后,又问白岩松:“你们会直播吗?”
白岩松挂下电话,第一时间打开了电视,全面搜索一遍后,发现内地还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开始报道。
作为媒体人的直觉告诉他,这是历史性的大事件,我们不能缺席。
于是立马拿起电话,给主任打了过去。电话很简短但更像是请战:美国应该是出事了,请求跟踪直播报道。
三、事件蔓延
随后不久,电视上开始出现其他媒体的相关直播报道,包括上海东方卫视、凤凰卫视,还有内地的一些地方卫视。电视机上的画面像大片一样震撼人心,现场十分惨烈。
白岩松因此变得更加焦急,但电话那头却没有传来更多的指示,只说让原地待命。
新闻事件在一步步发展,时间在分分钟地错过,这意味着新闻在快速死亡,并2023(天下/要点) 不断步入到历史的阵营。央视正在失去先机,但桌子上的电话却在一直沉默。
在当时并不普及的互联网上,早已人声鼎沸,但更多的是几乎一边倒的幸灾乐祸。可能是美国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事情才刚刚过去几年,群众的愤怒之情仍未消散,“9·11”事件的意外到来,多少给了人们一种解恨的感觉。
四、缺席的CCTV
然而,这也是可怕的,没有经过引导的负面情绪里,往往又蕴藏着对生命的漠然。
此时,白岩松的心中也十分烦乱,一边想着如何得到上面的许可进行直播报道,一遍又想着一会要如何平复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想法。
然而,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注定不会有这个机会了。“9·11”事件的直播,将注定不会出现在CCTV的屏幕上。也因此,CCTV将长久背上一个自己根本背不起的重负。
在各媒体直播1个小时后,家中的电话终于响起,但白岩松却被告知:不让直播!
事后被问其原因,有的说主管领导不在国内,其他人没法做决定;有的说信息传递不通畅,一直在核实事件真伪……
但不管怎样的版本,结局就是:央视错过了直播。
2023已更新(网评/事件)那一夜,所有的央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彻夜未眠:CCTV这个重量级的国家媒体,错过已更新(智库/广播)了一场真正的历史。
五、一直背负的重担
很多年后,在华盛顿新闻博物馆的"9·11”事件展板上,可以看到当时世界主要媒体的头版新闻,几乎都是“9·11”事件。唯独中国的新闻头条是别的内容,“9·11”只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藏着。
有人认为,我们直播会显得我们在笑话,应该表现得“大气”一点。而这样的“大气”,反而让我们看起来小气许多。
那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却遗留了一些“伤口”在遥远的中国。然而,也该感谢这“伤口”,让人们开始思考媒体人的职责与本分。
白岩松事后说道:“那位大姐对我的指责,更像是一种期望之后的失望,是一种超越了自身利益的良知与责任,值得所有人铭记。”
更新成功(值得推荐/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