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超_要被微软终结了,刘强东痛恨的PPT大师2023已更新(前沿/推荐)
即将由微软结束,刘强东深恶痛绝的PPT高手
“我们相信,下一代人工智能将掀起新一轮生产力增长浪潮。”
北京时间3月17日零点,微软举办了一场名为The Future of Work的活动。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活动中如是说道。
这项活动的宗旨只有一个:发布微软办公套件主要更新,正式宣布推出Microsoft 365 Copilot。Copilot被微软称为“新一代AI生产力技术”,基于大语言模型,这是它和OpenAI深入合作的另一成果。
Copilot能给用户带来大量的工作:编写文档和秒制作PPT、对在线会议的内容进行了录制与梳理、拟订工作计划,撰写邮件和分析数据、做图表等。
该名称借用自技术论坛上GitHub帮助程序员编写编码的AI辅助程序,其英文词汇本义为“副驾驶”。
这仿佛是微软“大眼夹”绚丽重生版。那只出生在1997年,是曲别针的小帮手,一直热情地等待帮助用户撰写简历与书信,却备受冷落,并最终被微软抹去。
这次微软充满信心。
微软强调指出,Copilot并非只是微软办公软件和ChatGPT之间的一个简单组合,而是一个系统:“为了构建Copilot,我们不仅仅是将ChatGPT连接到Microsoft 365。Microsoft 365 Copilot是由我们称之为Copilot系统的东西驱动的。”
据微软365负责人贾里德·斯巴塔罗(Jared Spataro)介绍,Copilot系统有三个部分:微软365应用程序,包括Excel、Word、PowerPoint、Outlook等;Microsoft Graph中的个人数据;和其他一些第三方数据库软件。和大语言模型。以及大语言模型“其中GPT-4”。
更新成功(创新/热讯)
微软并不只希望用户孤立的使用某一款办公软件的大语言模型,但想打通任督二脉。它希望通过这个渠道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不再为每天工作而发愁。Copilot会穿梭于各种不同的应用,甚至与用户个人信息相结合、邮件内容和其他答复。
ChatGPT早在3个月之前就已经推出,并且火了,掀起一场科技公司生成式人工智能军备赛。这次,OpenAI在GPT-4发布的第二天就发布了,微软就推出了Copilot,这两者打了一个美丽的合作。刚宣布要对Gmail和其他应用程序进行升级的谷歌,又落在后面。
Copilot到底能干些啥?
多了一个最易让打工人产生共鸣的案例:PPT制作。在活动中,微软演示了Copilot变word为PPT的“魔法”。它将原来只有鼠标和键盘操作变成了屏幕上的文字、图标、图形等元素都可以被任意编辑或改变。一word喂入,PPT立即完成。
用户也可继续允许对Copilot进行调整:某一页或整个页面多了几张照片、加点的动态效果、语言又精简了些。在这个时候,你的任务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文字输入过程——点击鼠标单击按钮。输入命令,Copilot就直接完成。
以Excel为例进行分析,Copilot可以直接概括来自一个销售数据表格的信息,总结出三点关键趋势如“第三季度上升之后,制造成本在本季度下降”。
更进一步,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新的Sheet,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可视化效果,并使之具有可复制性与可扩展性,从而提高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全新的Sheet上,不只展出了以商品、从国家和其他不同层面梳理数据表格,并配有折线图,甚至可根据需要对表格填色,进行视觉上的强调。
然后,用户向图标提问,例如“假如XX维持上个季度增长率,那将是什么情况”,Copilot的答案并不只是这些,并主动提出要不要做张图。
更新成功(天下/专题)
就邮件而言,Copilot能够帮助用户发现优先级更高的邮件、值得后续邮件。当用户收到邮件后,会根据其所属类别自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或段落来阅读。在阅读邮件的时候,Copilot能够帮助归纳要点;在撰写邮件的过程中用户也能提供相关的数据与文件,请Copilot和材料相结合来帮助准备内容,并且用户可请求进一步润色的长度、措辞乃至写作的样式。
团队协作时,Copilot特别能大显身手。它通过创建一个简单易用的工具来管理和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在微软Teams的使用中,用户可在任何时候在线会议上允许Copilot对当前会议要点进行概述、谁是谁非,有所议论却悬而未决。如果用户想了解会议进展情况的话,还可查看会议记录并将其发2023(品牌/频道)送到服务器上。如出现漏会情况,Copilot具有产生会议回顾可供借鉴,用户还可以接着问Copilot问题,例如,为何要在会上作出某一项决定。
另外,侧边栏上可随时呼出Copilot,也可随时给予其他协助,用户可以通过聊天方式请Copilot协助即可。比如工作群聊的信息过多,使其概括出是否有重要内容,对外开会时要求Copilot提供参会企业有关情况等等。
不得不提的是,微软Power Automate也嵌入了Copilot,用户可输入命令,跨应用与服务建立自动化的工作流,而且这种学习以往也是存在着一定门槛。
把AI植入办公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微软“融会贯通”,就是其中一个关键点。协作应用Notion于2月份推出Notion AI新业务,这背后使用了OpenAI中GPT-3模型。该系统可让人们在办公室里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与计算机进行交互,从而实现远程工作和学习。用户需按10美元/月的价格来使用这项服务。
当前,Copilot尚未向所有的用户公开。微软表示目前正在与20个客户测试这项服务,并且会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共享更多的定价和其他细节。
已更新(近期/网选)
对Copilot来说,微软有一个高度定位。在活动中,贾里德称:“它与你一起工作,嵌入到数百万人每天使用的应用程序中:Excel、Word、Outlook、PowerPoint、Teams等等。”
“我们不仅仅是需要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做同样的事,而是需要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从微软叙述来看,Copilot等“新一代生产力技术”有很好的任务:救打工人之心。他认为,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工业时代的劳动将被机器所代替。贾里德说到,工作不能只是一个人的事,不只是喂肚子,也要滋养心灵,而Copilot则是帮助人找回“作品之魂”,帮助人摆脱琐碎复杂的日常琐事。
支持者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有网友在微博上说,微软Copilot具备联通能力,解决了ChatGPT的“最后一英里问题”。
但是也有人看完微软的大手笔之后感到担心,比如定价不明,他们会不会被AI取代等。
更为宽泛的关注在于数据隐私和准确度问题。特别地,针对为工作场景服务的智能系统进行了研究,大家都担心,个人和企业的资料会窜到云端,还怕不确的消息惹祸上身。
微软着重指出Copilot可能会发生错误。贾里德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说道:“我们通过指出限制、来源追溯,以及提示用户根据专业知识审查、核实和调整内容,来清楚地说明系统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另一方面纳德拉也提出了有趣的见解。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把错误看成是一种资源,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利用它来解决问2023(本地/讯息)题。他说有时错了还有道理。他认为错误就是一种“机会”,而不是某种特定情况下必须要做的事情。他举了个例子:某人想制作一封祝亲人生日快乐的信件,Copilot甚至写错生日,仍可给予协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如何避免错误进行详细介绍。重点是对Copilot错误可能性的认识和审视。
对Copilot抱有疑虑,其实,源于微软对这一事件的快速狂奔。从最初的质疑到如今的否定再到最终的支持。就在最近,微软取消人工智能部门“道德和社会”队伍。这个团队负责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来帮助用户做出更安全、更健康和更加高效的决策。近期,研究小组致力于确定微软将OpenAI技术应用于全套产品时是否存在危险。
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微软对商业推进和AI伦理的前一种抉择。The Verge称,这个小组在里面起着说“不”、“慢下来”的作用。
还有一条新闻值得注意,那就是The Verge的报导,海量AI应用的集中发布,看来使微软陷入算力资源不足的尴尬境地。才能为新必应、微软365等预留充足资源,微软必须在AI硬件资源上实行“配额供给”体制,制约企业内其他AI工具研发队伍资源用量。
而且去年11月份微软和英伟达曾经宣布要增加上万个处理器,以扩展AI处理能力。
贾里德不认为微软跑得太快:“为了满足客户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我们必须迅速、负责任地采取行动,边走边学。”“我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在未来十年内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应用,并且能够持续为客户带来新的价值。”并说微软会通过小规模测试采集Copilot反馈信息,并且随规模增大对模型进行了完善。
微软好像是从小步开始的,为了保证任何耗资巨大的失误都能及早地被察觉。微软首席科学家杰米·蒂文说:“我们正在应对‘越狱’等长期的和新的风险。我们会犯错误,但一旦犯错误,我们会迅速纠正。”
微软当然不会亲口说出“跑得快”,但是确实再次领先谷歌。
微软已经向OpenAI投资了110亿美元,并且不遗余力的融入微软每个角落。这对于微软来说也许是千载难逢,使能正在寻找、生产力软件,云计算和其他方面都在和谷歌竞争。
在引入集成ChatGPT新必应后,微软曾经对投资者说,搜索领域每次都会从谷歌手中抢走高达市场份额,都会带来20亿美元的年收入。这意味着它可以通过新开发和现有产品来获得更多的利润。看来,这已经有了初步成效:微软上个星期说,必应目前日活用户已达一亿,其中,1/3为重推必应之后的新增用户。
反观谷歌,尽管对生成式AI的研究已有很多年了,却对推广抱有谨慎的态度。谷歌还在ChatGPT火了又火,在微软突进时消极应战,却始终落人一步。
新必应后,谷歌日前宣布发布聊天机器人巴德的消息(Bard),却在演示中出现事实性错误,致使母公司Alphabet市值一夜之间蒸发掉了千亿。眼下,Bard仍未对外开放,亦无必应这样比较宽泛的大众测试,而是挑选“可信赖的”的人做内测。
据路透社3月15日报道,谷歌向开发者和企业公开了大语言模型PaLM的API,后者可应用于AI模型的构造,还可在各自的应用程序上对聊天机器人进行功能设计,访问的价格还没有发布。
相比之下,OpenAI于3月初开放了ChatGPT网页版同款模型GPT-3.5-Turbo的API,价格换算后输出100万个字,只要2.7美元,折合人民币700字,只需要两分钱。
另外,也就是这一周,谷歌也宣布,它将在Google Workspace应用程序中集成生成时AI,包括谷歌邮箱(Gmail)、谷歌文档(Google Docs)等。
谷歌云CEO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称:“谷歌的下一步计划是让人类成为AI合作的支持者。”
可是,两天之内,展示了OpenAI发布GPT-4新模型的消息,同步公开API应用,紧接着微软直接发布了Microsoft 365 Copilot。GPT-4序曲,特别事件、综合论证,微软的这一击非常实在。
微软Copilot影响的可能不只是谷歌。更多是其他的应用厂商和硬件供应商。以苹果Siri、亚马逊Alexa为代表的“上一代智能助手”能轻易地从微软Copilot中看到未来的样子,尽管后一种情况现在只限于工作场景。
另一边,刚推出“中国版ChatGPT”文言一心百度,必须面对对标者技术升级之尴尬,以及微软谷歌搜索大战等等,不过是比较大型生成式AI大战之一。
关于中国办公套件WPS,移动互联网时代逆流而上,面对进化后的微软365,兴许要想想找找你的OpenAI了。
2023已更新(网评/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