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甫_王兴一看就摇头,小鹏的新财报,好难过更新成功(要点/资讯)
王兴一看就摇头,小鹏的新财报,好难过
竞争陷入降价白刃战,新能源车企究竟谁能先落伍成了市场热点。
3月17日晚,小鹏汽车(以下简称小鹏)公布了2022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小鹏2022年总收入为268.6亿元,比2021年增长20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95%,单车平均收入22.24万元,归母净利润-91.39亿元,比上年增长87.92%,亏损为历年之最。
更新成功(现在/连线)
表现不堪入目的小鹏,之前也曾曝光过管理层的人事动荡。两星期前小鹏汽车一条工商信息被更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天眼查资料显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工商变更,夏珩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而离任的3个职位都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继任。从最初的放权,发展为今天的收权,加之王凤英的空投,由此可见,何小鹏对于小鹏汽车高层这两年来的业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满意,须知,夏珩并不只是何小鹏在清华的同门师弟,同时还是小鹏汽车创始人之一。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这位“新掌门人”似乎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太大变化。似乎小鹏高层“剧变”传闻并不空洞。
根据小鹏汽车的官方网站介绍,小鹏汽车核心管理团队发生变化,除何小鹏首位地位未变,王凤英已在总裁的位置上了,成为小鹏二号人物,夏珩这个称号就成了联合创始人,联席总裁。
据媒体报道,小鹏已经卸任的高层中就有,动力总成副总裁刘明辉、廖清红,首席人才官、销售副总裁;夏珩,2位核心创始会员、何涛可能还会有改变。消息一出,外界一片哗然。小鹏辟谣称,并称将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其权益,但是官网核心管理团队的确已看不到廖清红、刘明辉,夏珩也是、何涛的真正改动,还是即将公布。
曾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二的小鹏汽车究竟是怎么回事?
1
小鹏最先“掉队”?
通过对蔚小理3家2022年度业绩的比较,2022年,蔚来全年营业收入492亿元,同比飙升36.34%,理想全年营业收入452.9亿元,比上年增长67.67%,而小鹏不仅总营收268.6亿元为三家最低,27.95%的营收增幅同样为三家最低。
新能源汽车2022年底解除“国补”后,销量大打折扣。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调整战略布局,加快产品研发和上市速度,希望尽快摆脱低迷的市场表现。但是,国补还没有废除,小鹏的销量已在2022年6月-10月开始“四连跌”,小鹏汽车每月交货额分别为1.5万、1.1万、0.95万、0.84万、0.51万。这也是今年以来累计降幅最大的一年。连续3个月不足1万,一直到岁末,略有反弹。虽然累计销量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较高比例。但是,全年只实现了总目标任务的48.3%。
进入2023年,在1月份国产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中,有7辆销量同比下降,仅有比亚迪、理想和问界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比亚迪销售154200台,增长68.08%,涨幅最大的为问界445.57%。从目前来看,由于春节长假的影响,大部分车企都已陆续开始生产和投放新车,但受市场低迷以及成本上涨等因素制约,企业销量仍将保持低位徘徊。小鹏汽车共售出5218台,同比下降59.6%。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的大幅下降反映出行业内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下滑的7家车企中,仅次于零跑汽车的85.9%。
2月份小鹏汽车销量增长6010台,环比增长15%,不过同比仍有回落,且小鹏汽车是2月销量前十中唯一一家同比负增长的国产车企。令小鹏忧心忡忡,尽管今年2月的销售出现增长,但是在竞争对手的疏远下。
1月小鹏汽车位列第六,与第五哪吒汽车销量差798台,与第4位相差3288台,2月,小鹏销量排名依然第六位,第五位还是哪吒,不过,二者销量差距从798台拉大至4063台。与第四位相比,差距拉大至6147台,高达小鹏一倍多。2023年的头两个月,小鹏共售出11228台汽车,同比下降41.36%
据东方财富网报道,3月6日至10日间,小鹏汽车股价累计下跌14.97%。该公司是一家以新能源车研发为主的汽车制造商,但在过去两年中,由于业绩下滑导致股价持续下跌。截止本周收盘,小鹏汽车美股的股价是8.18美元进入2023年份,该股累计下跌17.71%,在过去52周里,该股下跌了64.3%。
不只美股如此,港股里小鹏汽车股价也一样下跌,也以3月6日至10日的股价为例,累计跌幅共计12.08%,截止本周收盘,港股的股价达到32.40港元。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新冠疫情对汽车行业造成冲击,全球汽车业正处于艰难时期,汽车板块也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自2023年份开始,该股累计下跌15.51%。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以及新冠疫情影响加剧,全球主要股市持续大幅下挫。在过去52周里,该股累计下跌69.26%。
就市值而言,比亚迪是国产车企中最大的一家,A股总市值为6946.5亿元(截至3月15日收盘,以下时间均为3月15日收盘)。同期,蔚来、理想在美股市值分别达到137.9亿美元、222.5亿美元,小鹏美股的总市值只有69.9亿美元,它是蔚来与理想美股市价值的50.7%与31.4%。港股市值,蔚来和理想分别为1126.03亿港元和1802.4亿港元,小鹏同期为535.06亿港元。分别占蔚来和理想的47.5%和29.7%。“蔚小理”三足鼎立已名不副实。
在小鹏颓势下,就连对小鹏一直抱有乐观态度的王兴,看到估计也会直接“摇头”.王兴在2019年预言小鹏将成为新势力的3大代表人物。其他两家都是理想与理想,但是到了2022年后半年的,王兴将小鹏从蔚小理序列中直接踢出去,代之以华为,由于问界的成绩从2022年后半年就已经非常突出,其中,2023年1月销售4490台车辆,与小鹏销售差只有628台,但是问界却增长了446%,小鹏直接大跌60%。
小鹏现金储备为382.5亿元,同期,蔚来现金储备455亿元,理想是402.2亿元。小鹏现金压力比其他两大新势力都要大。
2
比特斯拉还贵
号称“铁娘子”的王凤英,从一线销售靠奋斗一路晋升到长城汽车总裁,此次接任小鹏汽车的总裁,就向何小鹏报告,成为小鹏第二号实权人物。在她看来,“新上任后,一切都要靠自己来完成。”她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为小鹏汽车做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与销售体系等。令业内担心的是,她这套传统车企,是否能走新能源赛道。
加入小鹏的王凤英很快就进入状态了,为了使营销与发行环节更紧密,把新P7线上的预热从2月中延后到3月上旬。并且把全新的P7定名为P7i。同时从哈弗H7内卷哈弗H5,致使二者的销量均差强人意总结经验教训,喊停了新,老车型的同时期销售计划。
不过,王凤英给P7i定价仍然招来了不少争议。因为它的价格并没有像很多人所预测的那样高,而是在市场上一直保持着比较低的价位。3月10日P7i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4.99万-33.99万元。虽然这只是一款量产车,但是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起售价为24.99万元,相比特斯拉Model 3标准版的22.99万还贵了2万元,这样的定价,直接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吐槽,作为一款中期改款机型,居然比老款价格要高很多。
而巧在小鹏P7i上市时,适逢特斯拉年初大减价,何小鹏家乡湖北爆出东风系车型大减价事件,为了应对,许多车企必须展开一场价格大战,在很多车型优惠力度大,小鹏p7i不降反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销售。
一直想要购买小鹏汽车,李文斌说,在最近的一次汽车大幅度降价的情况下摇摆不定。他表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现在不做选择的几率很大,但是如果有一些好的车型可以考虑的话,现在还是应该购买。”“我本人非常喜欢小鹏的智能化,但现在汽车大降价,我可以选择的车型更多了,原本不在考虑范围的宝马3和奔驰C以及奥迪系列,现在都进入了考虑范围,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大概率不会买小鹏了,性价比不算太高,我们消费者肯定是想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如果非要选择新能源汽车的话,现在特斯拉也是一个选择。”
在汽车媒体人张智勇看来,小鹏P7i起售价太高,对小鹏扭转颓势不利,甚至有被市场“打脸”的危险,“小鹏和特斯拉相比,肯定特斯拉的品牌力更强,售价高过特斯拉我认为不是太明智的选择,这势必会对小鹏的销量造成影响,在本身销量已经被头部几家逐渐甩开的情况下,小鹏已经呈现掉队势头,一旦未来几个月不能逆转颓势,将彻底掉队。”
3
超高的市销率,超低的毛利率
市销率指市值与销售额之比,这是衡量一个上市企业能否高估自己的一个重要指标,小鹏市销率可以说是业界比较高。就拿2021年值来说吧,小鹏市销率为13.37,同期蔚来分别为9.45和7.74,远远高于行业竞争对手。本身收入跟不上市值膨胀,当市值飙升时,营收却没能同步进行成正比。
小鹏不仅市销率与造车新势力形成鲜明对比,比起传统车企,更多的时候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同期,吉利汽车市销率1.7,长城汽车仅为1.56,小鹏比吉利、长城高7.9倍、8.6倍。这让小鹏比传统车企市值更高,形成一种虚高的错觉,同时,在造车新势力当中,它又是最为高估自己的公司。
同样是造车新势力,理想车型是7.74,最理想是9.45。从估值来看,这两家公司相差不大。因此,小鹏不但估值显著高于传统汽车,新势力中,又以高估为最多。
2023已更新(今日/领域)资本市场关注的不仅仅是市销率问题,也有企业能不能盈利的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毛利率。随着汽车行业进入寒冬期,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考虑如何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提升盈利能力。财报显示,小鹏汽车毛利率及汽车利润率都有所下降,小鹏2022年毛利率达到11.50%,与去年12.50%相比又有所下降,2022年第二季度小鹏毛利率达到10.9%,同比下降约1%,环比下降约1.3%;净利润方面则呈现增长趋势,但增幅较小。汽车利润率9.1%,同比下降约1.9%,环比下降约1.3%。从数据上来看,虽然净利润有所增长,但营收增速放缓也导致毛利下滑。相比之下,理想和蔚来分别为21.5%和16.7%,毛利率非但无法与理想、高企相提并论,更是比不上特斯拉27.9%。从净利润来看,由于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提升导致净利润增速放缓,并且由于新能源车成本上涨,公司利润增长乏力,甚至有可能负增长。它的毛利率显然比头部新势力低。
“毛利率较低是小鹏存在的一个隐忧,新能源市场竞争日益惨烈,加上传统车企的降价促销,价格会越来越内卷,而小鹏降价的空间不大,即便售价不低,但毛利率却依然不高。为了维持销量目标,低毛利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扭转。”在张智勇看来,小鹏短期内毛利率难以提高,与此同时,小鹏引以自豪的智能驾驶技术,在普及上也需要一个被市场认可的进程,“小鹏的核心技术是智能驾驶,但智能驾驶技术现在并未真正被市场接受,愿意尝试的消费者相对较少,大家还是喜欢自己掌控方向盘,这样看来小鹏的优势并不明显,性价比就难以凸显。”
4
“技术陷阱”马自达可谓前车之鉴
小鹏在造车新势力里面,比较舍得在研发上下功夫,财报数据显示,小鹏2022年度累计投入研发52.1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6.8%,研发收入占总收入19.4%,小鹏四季度研发费用12.2023已更新(智库/关注)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3%,环比下降17.9%;三季度研发比例曾一度突破21%,高于理想的2022年的15%。这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车企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距。但是蔚来2022年研发费用却高达108.4亿元,研发占比为22%,小鹏的研发占比不及蔚来。
小鹏研发更致力于智能驾驶,当前回报率较低,但是创建者何小鹏,却是软件工程师出身,系统性认识互联网,针对自动驾驶进行了算法研究、资料也比较熟悉,所以对于底层技术颠覆式创新有着简单的信念。智能车作为一种新事物,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这已被很多人接受。只不过,现阶段智能驾驶普及程度受到消费者接受限制。“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用户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何小鹏曾经发微博称,“相信在2025年小鹏汽车会进入到真正的自动驾驶时代。”他认为未来几年内,自动驾驶将会成为汽车领域最重要的变革之一。何小鹏给小鹏定下的目标,之所以对标百度是因为百度曾经公开宣布自动驾驶技术会于2025年大规模商用,何小鹏的目标只有短短2年,如今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何小鹏对飞行汽车的雄心可以与马斯克相媲美,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的旅航者X2于去年完成迪拜的海外公航,并且有望于2024年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国内对飞行汽车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进入实际应用和生产。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不太可能。“飞行汽车是一个非常神秘而又充满变数的项目,要做到量产并非易事,'飞得快、跑得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事实上飞行汽车不仅技术层面有难点,相关的法律还是空白。想在一年内量产条件并不成熟。”
小鹏从智能驾驶到飞行汽车,都倾注了大量的真金,就是这样一个执着于前沿技术的公司,但是,投入与市场产出成比例与否,则需要打上问号,前有马自达,后有斯巴鲁,前车之鉴就在我们面前。斯巴鲁的汽车前沿技术更加发达,水平对置发动机,已更新(业界/图文)带有标志、左右对称布局,采用全时四驱技术,它开发CVT变速箱的历史要早于奥迪CVT,已有16年。马自达还是个注重科技的公司,相继开发了转子发动机,后驱平台等、甚至有现在不合适的6缸机,被汽车界戏称为“其他车企造汽车赚的盆满钵满,马自达也赚了不少钱”。
两家舍得投资前沿技术研发,不幸的是,最后结果并不显着,斯巴鲁与马自达,过去也算是红极一时,但近来的生活并不是很好,如今,他们的尴尬,也许,值得小鹏借鉴和学习,始终秉承着科技驱动商业逻辑,它将是接下来的斯巴鲁,还是马自达?我们认为,如果不能改变这个方向,就只能被历史淘汰。特别是目前,资本市场已开始为小鹏市值“去泡沫”,小鹏在技术流上能够走到今天,还有多长,要经过市场检验。
高层“震荡”损失惨重91亿元,毛利率较低,收入及增幅均低于预期及理想水平,“小鹏会不会第一个倒下去”成了业界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走马上任的王凤英,要想在短期内改变现状,小鹏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如今,行业竞争白热化,给何小鹏、王凤英留下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如果今年没有任何进展,小鹏所面对的,还是生死攸关。
2023已更新(实时/信息) 已更新(本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