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大战略山头,拜登特朗普各居其一,基辛格说话还能管用吗?更新成功(今日/头条)
基辛格在中国很有名,他在中国的名气甚至要比他在美国的名气还要更大一些,在中国的教科书上基辛格被当成是1970年代中美建交的推手,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从此中美关系破冰结束了自1950年朝鲜战争之后长期断交的局面,因此他成为了中美建交的代名词。
当然了很多人肯定会纳闷,为什么推进中美建交的时任总统尼克松却在宣传上位居基辛格之后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尼克松在访华不久之后因为水门事件这起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丑闻名声臭掉了。
美国作为全球霸权,要是哪个国家宣传他们历史书上臭名昭著的人,他们会怎么想呢?友邦惊诧自然就要顾及国际影响,至于说这俩人到底谁对中美建交贡献更大?那个是次要的,选一面大旗合适就行没必要那么严谨。
但既然说到尼克松这届政府,其实也就牵扯到了基辛格的政治底色,很多人肯定第一时间会想到基辛格的犹太人身份,并且将他与犹太财团联系起来,这在很多时候是可行的。
因为犹太人社会确实内部联系非常紧密,但并不是任何时候这种看法都贴近现实,在尼克松个人的政治标签中,“共和党”的成分要比“犹太财团”大很多。
为什么要提到政治标签呢?因为基辛格一个百岁老人,他说话管不管用?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基辛格身后代表的政治集团说话管不管用?”。
基辛格于1923年出生在一个德裔犹太人家庭,在他15岁那年随家人移居美国幸运地躲过了战争以及之后德国史上罕见的排犹浪潮。
这种外来移民的身份下,基辛格其实家庭人脉不如在美国生活了较长时间的老一辈犹太移民,但也称得上是出身上流。
后来基辛格先后参军,并在退役后回到大学深造,在28岁那年就进入了美国的国际关系相关学科人才储备库的核心序列。
这个过程中基辛格得到了共和党许多大佬的提拔与栽培,所以后来他成为了美国共和党重要的智囊干将,为冷战中后期尼克松、里根这两届共和党政府出力颇多,其成就可谓居功至伟。
这里就要指出一点,基辛格代表的是美国共和党建制派的立场,虽然特朗普也是共和党人,但他们之间的差别很大,特朗普有共和党的身份,但毕竟自带体系能量太大,而且很多诉求与主张又与共和党建制派相矛盾。
因此特朗普与基辛格在政治立场与派系划分上存在天壤之别,这个问题在2020年美国大选时候也有体现,那年共和党建制派总体上就不太支持特朗普导致了后者败选。
关于共和党建制派与非建制派的区别,一言以蔽之:共和党建制派是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支持者,也是中美关系一直以来比较重要的实质推动者。
凡是共和党执政的时代,中美关系都是稳定且比较良好的,而且中国得到的发展空间更大,受到的来自美国的压力更小。
而共和党的“非建制派”,则带有投机倾向,他们表面上很喜欢打出各种种族主义旗号,以及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旗号,但在行动上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拜登则代表了美国民主党内的保守派,他们是极端的现实主义者与种族主义者,但在宣传上并不表现出这种倾向,但在行动上,民主党保守派的作风既心狠手辣,还没有下限。
比如说“墨西哥非法移民”这个问题上,共和党建制派的做法就是“不管不问”,他们愿意接纳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充实美国的低端劳动力市场,而对于这种现状造成了美国本土居民就业受到竞争的现状则装作看不见。
而共和党非建制派(特朗普)的做法,就是大谈修边境墙,实实在在地减少非法移民进入美国的渠道。
但前面说了共和党一直有个“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就是他们往往会在宣传层面上夸大宣传做足姿态满足选民的心理需求,而在行动上则视实际情况尽可能减少投入,这在现实中的体现就是特朗普的边更新成功(今年/推荐)境墙偷工减料,而且这一系列举措的实际效果也达不到他宣传的程度。
那么民主党是个什么立场呢?前面说了,民主党保守派没有下限且心狠手辣,很不幸的是,民主党保守派现在把持着大权(拜登)。
拜登对于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处置,就是表面上欢迎这些移民进入美国,然后在行动上想办法用种族主义的思维逻辑解决问题。
拜登上台之后边境墙拆得七七八八,墨西哥非法移民进入美国之后首先会被送到边境地区的“非法移民收容所”,这些收容所内部卫生条件极差和非洲落后地区差不多,然后也不给难民们提供足够的饮食供应。
首先这些非法移民在收容所里病死、饿死一点,然后剩下来的女性难民则被筛选进行强制绝育手术摘除子宫,然后流入到美国社会,通过这种方式控制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后的人口增长。
2023已更新(精彩/网选)
非法移民为什么变成美国的社会问题,因为非法移民并不完全有害,大量的低端就业岗位需要劳动力,比如美国农业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就是这些非法移民去充实。
但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不希望这些移民进入美国之后落地生根改变人口结构,所以不同的政客执政时期给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共和党建制派是不管不问,共和党非建制派是做做样子安抚百姓但实际上也不改变现状,民主党这边就不一样了,他们宣传上就是高度接纳移民,只不过通过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办法进行筛选并控制这些移民的人口增长。
对中国来说比较坏的一个消息,就是现在的美国政权已经被民主党保守派完全控制了,而其他派系也没那个心思去牵制他们,因为对所有人来说,反华是政治正确,打倒中国意味着巨量的利益。
在他们眼中,基辛格其实算是半个“美奸”,因为基辛格反对对抗,提倡合作与协商,是一名真正的新自由主义者,而这种立场与当下美国的对华政策相矛盾。
中国人肯定听到“新自由主义”就犯恶心,听到美国人说2023(分类/信息)自由就想到和平演变、阿拉伯之春等事件,但实际上要搞臭一种思想的名声,很多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着它的旗号干坏事。
美国新自由主义风气最盛的时候,恰恰是对外颜色革命最少的时候,21世纪以来美国对外发动颜色革命的最高峰是2010年之后,恰是新自由主义在美国开始受到质疑之后的时代。
新自由主义最基本的两个思想是“霸权稳定论”与“跨国间合作”,以前有学者将其形容为“全世界的有产者们联合起来”,这个形容虽然带有调侃的意思但很贴切。
霸权稳定论认为“如果想要维持全球秩序的稳定与和平,就需要一个拥有霸权力量的国家去捍卫秩序、制定规则并领导国际社会共同发展,如果现有霸权国家垮台那么国际秩序将陷入混乱,必须要有另一个强权主动下才能重建秩序”。
这套思想如今已经非常主流,包括中国的中东政策,调停沙特、伊朗建交,以及中国主导下签署的“南海行为准则”也是霸权稳定论的一种体现。
2023(网评/要点)
而“跨国间合作”则是认为:经济发展重于一切,平衡的经济发展是最有效的调停争端维持稳定的工具,传统的地缘政治以及基于民族主义下的政治逻辑是毫无意义的,在霸权国家领导下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的红利能够有效解决各种国际问题与地区间矛盾“。
这才是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内核,他并不是什么国家内部的社会治理思想,而是一种国际政治思想。
实际上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几乎就是另一种本土化的新自由主义,虽然嘴上还是会声讨这个概念,但并不是反对这个概念,而是反对掌握着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权的美国罢了,对于新自由主义思想本身中国说是全盘接受也不为过。
至于说现在为什么美国搞成这个样子?
一方面是因为在美国国内,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势力只有共和党,民主党这边很多时候是嘴上主义心里生意,民主党执政时期的很多所作所为,大家都能看出来明摆着是和主义反着来了,相比之下共和党还有那么些底线。
然后我们看到了:自苏联解体之后,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之间,与所有国家内部,他们的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并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与国际矛盾。
这其实就是违背新自由主义的,只不过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权在美国人手上,我们很多时候只能装作质疑这套思想,不敢明着说北美匪帮必须被毁灭。
而现在,美国政坛已经不信这套了,他们现在信的是原教旨的现实主义,这种现状体现为,他们不关心中国和俄罗斯的主观立场与态度、倾向。
他们看不到中俄两国的精英阶级不说反美甚至是高度亲美的,真正反美的塔利班过去二十年一直在挨毒打呢!
但他们不关心中俄的态度,就是要将中俄当成敌人,为什么呢?因为原教旨的现实主义者从来不相信什么国际合作,只相信自己能够绝对主导的国际合作,对于他人有能力对这种合作讨价还价都无法接受。
相信国际合作,本质上是一种“性善论”,用中国的古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因为这种假设才相信彼此之间能够合作,相信合作的收益大于冲突,相信彼此间合作的收益能够化解冲突的风险,这也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特征。
这种思想与美国的传统政治思想其实存在巨大的矛盾,只不过1980年代这种思想被提出的时候恰好当时的美国政府认为可以用来对付苏联然后发扬光大了,但骨子里掌握着美国大部分政治权力的民主党从来不相信这一套东西。
而现实的可悲之处在于:一旦美国对中国采取了现实主义的立场,我们也就被迫采取相同的立场去看待他们,这个时候再去抱着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精神处理双边关系就和等死没有任何区别了。
“放弃幻想、准备战斗”、“中美之间必有一战”这些口号就都是在美国的现实主义政策下诞生的。
所以不要看现在基辛格好像有个元老的身份能够说上话,实际上他说的话已经没人当回事了。
他当年代表的那个美国共和党建制派如今都面临内外危机,内部面对特朗普这种非建制派的挑战威胁,党外被民主党压得喘不过气来一点权力都掌握不了,都已经快变成民主党手中的吉祥物了。
中国当然可以学习、贯彻,将新自由主义思想中正面的东西发扬光大,但在中美关系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只能秉承现实主义的立场,我们也只能认为:美国有毁灭中国的核力量,他们就有毁灭中国的动机。
否则的话,拜登治下的美国政府真的很有可能冒险,这个国家建立的两百多年来正是通过数次不被看好的冒险奠定了帝国的根基,在相当大的力量劣势的背景下数次挑战当世强权,甚至打内战都不会眨眼。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在当时的视角下美国的胜率都并不高,如今面临中国这个现实主义视角下美国历史上最可怕的对手他们会做出的事情恐怕比当年对苏联要激进得多。
2023已更新(精选/预告)